【精品文章】凉州贤孝《李三娘碾磨》赏析与考证

2020-11-22 14:40:48 来源:学习频道



作者  赵大泰

凉州贤孝是流布于甘肃省武威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叙事性民间说唱艺术,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三娘碾磨》也叫《白兔记》,是凉州贤孝里的重要曲目,大部分贤孝艺人都会说唱。所谓“十曲九不同,曲儿相同了没人听”,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艺人演唱就有不同的风格,曲本也有差异。在此以省级传承人王雷中弹唱的《李三娘碾磨》为例,来赏析凉州贤孝的特色,并探索这部凉州贤孝作品的渊源来历。

《李三娘碾磨》讲述的是五代时期后汉的开国君主刘知远与其结发妻子李三娘的故事。刘知远抛下妻子,投军出战,统率十万军队杀死了敌将王彦章。得胜回朝后,刘知远“隐婚”娶了百花公主为妻,最终成了五代的天子。妻子李三娘在老家受尽了磨难,遭受哥哥李宏信和嫂子“一丈青”的百般虐待。李三娘自己咬断脐带生下了儿子“咬脐郎”,托人将儿子转交给刘知远抚养。刘知远享受荣华富贵,全然忘了老家的妻子。“咬脐郎”长大后,在观音菩萨点禳之下,由一只白兔带领,见到了生母。经历一番周折后,刘知远最终认回了李三娘,封其为正宫皇后。

《李三娘碾磨》唱词赏析

三段式的曲目结构。凉州贤孝有着程式化的曲目结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开篇词、正文、结束语。贤孝开篇词,是盲艺人演唱正文之前的开场白,往往以演唱诗句的形式开场,贤孝艺人也称其为“诗条对句”“诗句闲言”“开场词”。

王雷中弹唱的《李三娘碾磨》以这样的“诗条对句”开头:上山的松柏下山的花,花笑松柏不如它,有朝一日寒霜杀,只见松柏不见花。

之后,进行简单衔接后,即引入正文,开唱“李三娘碾磨的《白兔记》”:也就是大将投了主,好比是俊鸟儿落高枝,要说了说上个贤德女,不说刁家不贤的,说的是李三娘碾磨的《白兔记》。

正文讲述完了故事后,是一段简短的结束语。结束语是贤孝的结尾,一般告诉听众一个贤孝曲目唱完了,同时交代贤孝曲目的名称,甚至故事的取材来源。这部贤孝的结尾是这样的:不得相见唱相见,不得团圆么唱团圆,要问哪个朝代的,五代残唐手里的,要问曲名字叫个啥,李三娘碾磨的《白兔记》。

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正文部分,讲述了刘知远与李三娘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整个故事可以分为五节,刘知远负心娶公主,咬脐郎射兔见生母,刘知远掩丑杀亲儿,贤公主抚琴劝丈夫,刘知远回乡认发妻。

神化、宗教化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为了增强贤孝的信服力和神秘感,贤孝艺人对人物事件等往往进行神化、宗教化。在《李三娘碾磨》中,刘知远是紫微星下凡,李三娘是凤团星下凡,咬脐郎则是文曲星官下凡。饱受磨难之下,李三娘和咬脐郎能够得以存活,完全也是神灵的保佑。最终,咬脐郎大难不死,李三娘把咬脐郎交给郭石匠,送到了刘知远处抚养长大。历经十六年的分离,观音菩萨认为应该是龙凤团圆,文曲星官认母的时节了,便指引咬脐郎去打猎,一场黑风就把咬脐郎刮到了沙陀国的马鞍县,母子得以相见。

鲜活的凉州民俗和凉州方言。凉州贤孝被称作是凉州文化的活化石,凉州民俗风情的三棱镜。在这部唱词中,我们可以了解诸多凉州民俗。在凉州,小孩子读的私塾被称作“南学(男学)”,而皇子皇孙们读的也可叫作“皇学”。女子如果要改嫁,就要反穿罗裙。古时候,妇女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丈夫可以将妻子典押给岳父家,换得银钱,娘家也可逼迫其改嫁,获得银钱。

凉州贤孝使用凉州方言说唱,使用的是老百姓的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表现力非常强。如果不使用凉州方言,则凉州贤孝也不成为凉州贤孝,必将大失风采,了无趣味。如咬脐郎初见李三娘,“一看这妇人确实可怜了,头上的青丝就像松篷盖,脸上的垢痂如同锅煤染,穿着一个刺花布的汗衫差半片,马笼头裤子遮不住寒,脚上的裹脚一个泥蛋蛋,简直那嗓子里的白泡能把人照见。”

凉州贤孝唱词散韵相间,说唱并用,使用排比,对仗、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往往能把一个场景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如描述咬脐郎打猎时遇到一场怪风时的唱词为:“咬脐郎扎下了营,晴溜溜的天爷就黑洞洞,一场黑风天昏地暗眼难睁,刮着飞沙走石树倒立,这一场风刮得黄风洞洞眼难睁。刮得青石沙沙就打人的耳边上过,刮着九曜星君闭门户,刮着玉兔儿偎不住白月宫,刮着嫦娥抱不住梭罗罗树,刮着庙里的城隍找小鬼,刮着天上的仙女驾不起云,刮着江洋湖海波浪滔滔,刮着四海里的龙君进了水晶宫,刮着昆仑顶上的石头满天飞。”

《李三娘碾磨》的来历初探

凉州贤孝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每一部作品有相对稳定的程式化的结构和内容,但不同的贤孝艺人表演时又可以灵活演绎。《李三娘碾磨》作为凉州贤孝的经典作品,经过了千百年的演变,经过了许多艺人的集体创作。我们根据其故事情节,根据其涉及的人名、地名等,可以从多个方面推测其渊源来历。

五代的正史。《李三娘碾磨》讲述的故事是有历史原型的,讲述的是五代后汉开国君主刘知远和皇后李氏的故事。

大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经过黄巢起义后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欧阳修曾言: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了后梁,之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在中原地区依次更替。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天下又归于一统,五代宣告结束。

创建后唐的李存勖,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都是沙陀族人,史称“沙陀三国”。刘知远是一个短命的皇帝,947年,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政权,但并没有更改国号,继续沿用后晋天福年号。948年,刘知远进入开封并建都,改国号为汉,改元乾佑,立李氏为皇后。同年,刘知远因为感伤长子刘承训之死而染病,不久便因病逝世。其次子刘承佑(即咬脐郎)继位,是为后汉隐帝。后汉隐帝成年后剪除辅国大臣,逼反了郭威(也称作郭彦威),郭威于951年建立了后周,后汉宣告灭亡。

宋太祖赵匡胤有三位皇后,其中的皇后宋氏,是刘知远的女儿永宁公主的女儿,这样说来,刘知远的女儿却是赵匡胤的丈母娘。

赵匡胤执政期间,命宰相薛居正等人编修了《旧五代史》。后来欧阳修私人编修了《五代史记》,为了区分也称作《新五代史》。刘知远与妻子李氏的故事,在官修和私修两部五代正史中都有记载。

残存的宋唱本《刘知远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也题作《刘知远传》,是宋、金年间的无名氏所作。今存残本一册共四十二页,约为全书的三分之一。此书为1907-1908年沙俄柯智洛夫探险队发掘中国张掖“黑水故城”时所得,1958年由苏联赠还给中国。

河西学院的李贵生在《凉州贤孝曲牌联套音乐结构组织形式探源》一文中,也专门考证了《刘知远诸宫调》。根据学者们对《刘知远诸宫调》残卷的研究,认为《刘知远诸宫调》最迟在12世纪就已产生,诸宫调在北方宋、辽、金、西夏广为流传,十分盛行。《刘知远诸宫调》在西夏黑水城的出土,足以说明,西夏也很流行诸宫调,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著名的西夏学专家孙寿龄认为,凉州贤孝起源于西夏。西夏乾顺、仁孝二代,向宋王朝学习,推崇孔孟之道,大量出版《孝经》,教育人们忠君爱国,孝敬父母。正是在西夏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诸宫调曲牌联缀的音乐结构组织形式与“说贤唱孝”的思想内容相结合,宣告了一种新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凉州贤孝的产生。

元人南戏《白兔记》。元代南戏作品有《白兔记》,也称作《刘知远白兔记》,与《荆钗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并称作“四大南戏”。《白兔记》署名为:永嘉书会才人编。《白兔记》在湘剧、越剧、潮剧等多种地方戏剧中都有演绎,李三娘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白兔记》中讲述,刘知远因赌博败家,落魄流浪,被财主李文奎收留,在李家充当佣工。李文奎发现刘知远天生异象,睡觉时有蛇穿七窍,断定日后必然大贵,于是将女儿李三春许配给他。李文奎去世后,李三娘的哥嫂容不下三娘一家,以分家为由让刘知远看守有瓜精作祟的瓜园意欲陷害,不料刘知远因祸得福,战胜了瓜精,获得了兵书宝剑。刘知远离别三娘,投军从戎,因为屡立战功而官居高位,负心又娶岳氏为妻。三娘在家里受尽了哥嫂折磨,在磨坊里产下一子,因为没有剪刀,用嘴咬断脐带,故而取名“咬脐郎”,又托付窦公将儿子送给刘知远抚养。十五年后,咬脐郎外出打猎,在一只白兔的带领下与李三娘团聚。

罗贯中的《残唐五代演义》。罗贯中,自然是大名鼎鼎,因为他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讲述五代时期群雄争霸故事的《残唐五代演义》也是罗贯中的作品,两部小说颇多相似之处,但在结构和艺术上有文野精粗之分,《残唐五代演义》明显较为粗陋。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残唐五代演义》现存有几种刻本,常见的有署名李卓吾评点版本和汤显祖评点版本。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飞虎将军李存孝和铁枪将军王彦章的故事。李存孝本名安景思,在飞虎山牧羊。晋王李克用收服了安景思,并将其改名李存孝,认为养子,封为十三太保,号称飞虎大将军,手下率领副将数人,及三千飞虎兵。李存孝在后来征剿黄巢以及晋王和梁王朱温的争斗中都立下了不朽功勋,但不幸被奸人所害,五牛挣死。

王彦章也是五代时期的著名勇将,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提到的“铁枪庙”,就是祭奠铁枪将军王彦章的。王彦章的实力远不如李存孝,被李存孝轻易打败后便隐姓埋名,不敢出世。在李存孝被害死之后,王彦章投靠梁王朱温,被封为兵马大元帅。王彦章打败晋王李克用二百余阵,令晋王气死沙场。后来小将史建唐在狗家疃人头峪,设下了五方五帝阵才逼迫王彦章拔剑自刎。

李存孝此人,在正史中并无记载,应该是小说中杜撰的人物。卓吾子评论说:考诸唐代,存孝之名,实未之闻也,此亦好事者之说欤!

在王雷中弹唱的《李三娘碾磨》中唱到:“我说的早晨死掉了李存孝,下午闪出了北国的王彦章,王彦章要夺了中央地,狗家疃上扎老营,雁门关上打头阵。”这些描述足可证明,《李三娘碾磨》纳入了《残唐五代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在《残唐五代演义》中,也记述了刘知远的婚姻。刘知远初在同台节度使岳彦真手下为将。朱温为了拉拢沧州节度使王铎,强逼王铎将女儿王如翠嫁与自己的儿子朱友珍为妻。王如翠已经许配给了岳彦真的儿子岳存训。刘知远与岳存训一起截杀了朱友珍,抢回了王如翠。朱温率领大军进攻同台为儿子报仇,刘知远与朱温大战数日,被朱温用毒箭射伤。最终,岳彦真请来了晋王李克用,飞虎将军李存孝将朱温击退。在与朱温交战期间,岳彦真的女儿岳玉英偶然之间看到熟睡的刘知远红光罩体,鼾声如雷。岳玉英与父亲商议之后认为,刘知远累有异能,有帝王气象。岳彦真遂将岳玉英许配给刘知远为妻。

在凉州贤孝的唱本中,刘知远负心于李三娘,后娶的妻子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的说法。王雷中弹唱的《李三娘碾磨》中,刘知远杀了王彦章,老皇后将百花公主许配给了刘知远,并且把五代的天子传给了刘知远。

省级传承人王月弹唱的《李三娘碾磨》中讲道,鞑子兵进犯,皇帝派遣刘龙担任大元帅,招兵买马,对抗强敌。刘高投军后,英勇无比,杀死了鞑子首领摩岩青,打败了鞑子兵。刘知远因为战功卓著,被皇帝招为东床驸马,与公主“月娘儿”成亲。这个“月娘儿”估计是以岳彦真的女儿岳玉英为原型。刘知远的儿子叫做“刘化王”,也就是“咬脐郎”刘承祐。

史书记载,刘知远的长子刘承训,被封为魏王,年长而贤明,深受喜爱,不料英年早逝。刘知远病重时刘承祐还未来得及封王,刘知远逝世后在宰相苏逢吉的主导下进封周王,后来继位为后汉皇帝。

在《残唐五代演义》中记述刘知远,是“姓刘名皓表字知远”。在王月弹唱的《李三娘碾磨》中则直接称为“刘高”。史料记载,刘知远称帝后改名为“刘暠”,大概和武则天称帝后改名为“曌”用意差不多。

综上所述,凉州贤孝《李三娘碾磨》以五代后汉开国君主刘知远及其皇后李氏为正史原型,吸纳了宋金时期的唱本《刘知远诸宫调》,元代的南戏《刘知远白兔记》,元末明初罗贯中的小说《残唐五代演义》的成分,历经千百年流传,由无数的凉州贤孝艺人不断创编,才形成了今天的风貌。

(作者赵大泰  系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文史研究工作者)